针对美方不满,惠誉回应:下调信用评级理由充足
2023-08-03 18:53:27 来源:读创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当地时间8月1日将美国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从AAA下调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信用评级遭下调。美国白宫和多名政府官员对此表示不满。
【资料图】
对此,惠誉方面2日作出回应称,考虑到美国政府今后3年内财政状况恶化、整体债务负担增加的预期,以及债务上限政治僵局所体现的“治理恶化”等因素,因而下调美国信用评级。
就在惠誉作出调级决定后不久,白宫方面和多名政府官员就对此表示不满。美国财长耶伦在惠誉公布评级后数分钟便发表声明予以批驳,称惠誉的行为“武断且完全没有理由”。耶伦还称,惠誉的量化评级模型2018年至2020年曾崩溃,多项经济指标未做调整,该机构的决定“基于过时数据”。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则称,惠誉的判断“罔顾现实”。
对此,惠誉主权评级高级主管理查德·佛朗西斯2日作出回应称,美国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113%,而且这个比例一直在不断走高。近年来,共和党执政时期不断削减税收,而民主党执政时则大幅扩大支出,摇摆不定的财政政策导致美国债务问题更加严峻。同时,美联储持续加息的高利率政策也让美国财政越来越难以为继。
过去20年间美国反复出现债务上限政治僵局,总拖到最后一刻才化解,反映出“治理恶化”、即美国就财政和债务等事宜的治理标准“稳定恶化”,削弱了外界对其财政管理能力的信心。
佛朗西斯还特别指出,2021年年初的国会山骚乱事件正是美国政府“治理恶化”的鲜明例证,这反映出美国政府“不稳定”。他还表示,美国政治极化、民主共和两党党争愈加激烈也是惠誉下调评级的原因之一。
佛朗西斯强调,惠誉在实际的调降评级前,已经和美国财政部举行过多次会议,其间已经与美国官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沟通。
美国信用评级遭下调 美股全线收跌
当地时间2日,受惠誉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影响,美股三大指数全线收跌。其中,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348.16点,收于35282.52点,跌幅为0.98%;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63.34点,收于4513.39点,跌幅为1.3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310.47,收于13973.45点,跌幅为2.17%。
来源:央视新闻
审读:谭录岗
关键词: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23-08-03)针对美方不满,惠誉回应:下调信用评级理由充足
- (2023-08-03)加速狂奔的蔚小理和失速的问界、阿维塔
- (2023-08-03)南开区多部门连夜抽排 保证积水尽快消退
- (2023-08-03)西青区深挖“夜经济”潜力:特色夜市 映出津城烟火气
- (2023-08-03)中国气象局:7月全国降水接近常年,但分布不均
- (2023-08-0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2023-08-03)印度又要查比亚迪的税?英媒:最终通知尚未发出,比亚迪可提出质疑
- (2023-08-03)长沙:应季水果香飘四溢 解渴降脂各得其所
- (2023-08-03)海报|闻“汛”而动!这就是军人的节日
- (2023-08-03)重庆东站首座楼栋主体封顶 2025年实现建成通车目标
- (2023-08-03)丫丫23岁生日现场图!生日蛋糕是如意和寿桃
- (2023-08-03)龙虎榜|多家知名游资集体出逃太平洋,机构和北向资金接盘
- (2023-08-03)美国堪萨斯州一家小型银行关闭,为美国今年关闭的第一家社区银行
- (2023-08-03)六安市全面启用水路运输电子证照
- (2023-08-03)用数字赋能铸就新首府城市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金刚钻”
- (2023-08-03)独自凭栏[秋蕊香]
- (2023-08-03)农发行眉山市分行上半年投放贷款超50亿元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 (2023-08-03)突发!知名储能企业工厂起火!
- (2023-08-03)华北地区未来几天次生、衍生灾害风险较高
- (2023-08-03)切实保障游客的安全(消费视窗)
- (2023-08-03)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 (2023-08-03)黑龙江南岔县坍塌事故现场救援工作结束
- (2023-08-03)终极斗罗:寻宝兽的能力失效,不能够感知龙神宝贝
- (2023-08-03)上半年柳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全市生产总值1471.5亿元
- (2023-08-03)当前基金投资的正确姿势
- (2023-08-03)解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明确各部门要干什么,让民企明白遇到问题该找谁
- (2023-08-03)广州市“双Q”试点成功实现双落地 进一步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
- (2023-08-03)广西梧州市服务重点企业用工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现场双选会举行
- (2023-08-03)“守堤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
- (2023-08-03)“疯狂倾倒”70多小时,京津冀这场雨到底有大?